校园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 做非遗传承人的贴心人
  • 发布时间:2006-08-26 00:00:00  作者:团委 发布  来源:  阅读:次      【关闭】 【打印】
  • ​  做非遗传承人的贴心人

      ——记廊坊市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

      廊坊市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图为非遗传承人高继泽教孩子们捏面塑。

      2月25日,河北省廊坊市非遗展示中心内分外热闹,几十个孩子被分成五六个小组,有的跟着面塑大师学习面塑,有的围绕在秸秆扎刻大师的周围,有的一板一眼地模仿着京东大鼓传承人的架势和唱腔……这已经是今年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连续举办的第八次“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了。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交叉地带,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廊坊市已有22项非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总数居河北省第二,还有省级非遗76项、市级非遗23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47名、市级125名。传承保护这些非遗项目既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关心,也离不开当地一个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努力。

      因非遗走到一起

      王晟,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镇小学教师;刘向梅,一名做保姆的农民作家;邵荣伟,一名珠宝商人;张泰源,一名媒体摄影记者;张俊英,一名图文设计人员;高爽,一位会展中心的经理……这些看似没有交集的人,却因为廊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到了一起,共同组成了一支非遗志愿者团队。

      王晟是这支团队中较早与非遗结缘的志愿者,早在2008年,他就在廊坊胜芳镇组建过一支保护传统文化的志愿者团队。胜芳古镇拥有丰富的花会资源,王晟和几个爱好花会的年轻人希望在古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抢救记录街巷中流传的花会文化、民间歌谣等,留住拆建前的古村落影像。他和队友们撰写了6万余字当地非遗资料、十几个小时的民歌录音录像,这些资料在以后廊坊非遗项目申报、保护和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遗保护不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还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希望能在民间找到真正喜欢非遗的志愿者,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非遗。”廊坊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晓燕如是说。2009年,她陆续通过网络认识了王晟和其他志愿者。经过筛选和观察之后,最终确定了8位喜爱非遗、淡泊名利的志愿者作为廊坊市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的核心成员。凭借着十几年来的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传承人服务的工作经验,王晓燕迅速搭建起这支热情洋溢、分工有序的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

      重视关怀传承人

      “这支志愿者团队至今没有举行过正式的成立仪式,也不属于任何组织,成员们出于对非遗的纯粹热爱和为传承人服务的想法逐渐走到一起。”王晟介绍,他们发挥所长,形成了良好的分工。王晟负责对非遗项目进行挖掘和整理,帮助填写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书,组织撰文宣传工作;邵荣伟筹措团队经费,帮助生活困难的非遗传承人拓宽销售渠道,改善生活;张泰源专职摄影和媒体宣传;邵岩和兰娜做讲解和服务工作……

      凭借着一腔热情,团队自发组织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例如为廊坊重要非遗活动“御览秋千会”恢复募捐、每年端午节在胜芳镇敬老院进行慰问表演等。除此之外,他们还设法提高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传承人的生活水平。如固安的面塑艺人高继泽家境贫寒,邵荣伟就帮他联系了在一家超市里捏人像,其他志愿者则去北京东来顺等企业为他做宣传。很快,高继泽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克服了经济困难,坚持传承固安泥塑。

      对于志愿者来说,有一件事情让他们时刻揪心:许多非遗传承人已经老迈,使得不少非遗项目的传承岌岌可危。这鞭策着他们必须加快对年老传承人的调查,重视对他们的关怀,做传承人的贴心人。为此,他们给一些七八十岁的老艺人做口述实录,对他们传承的非遗项目,特别是一些表演性项目进行录音录像,如劳动号子、民歌、戏曲等。“由于时代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劳动号子在现实生产中已经无用了,所以没有人去学习。我们希望把这些用不到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也就把那段生产生活的鲜活历史保存了下来。”王晟说,曾经采访的老传承人已有多位去世,他们的工作无疑是跟时间赛跑。

      为非遗展示搭建平台

      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痴迷于非遗文化的保护,邵荣伟说:“说来说去就是喜欢,喜欢是最根本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2015年,由王晓燕牵头,邵荣伟等人自筹资金在廊坊市的一所场馆里建起了近600平方米的非遗展示中心,充分展示了志愿者团队的力量。建馆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六七月间,为了节省开支,装修和布展全部由志愿者和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顶着酷暑和闷热,自己动手完成。仅用了一个多月,就使廊坊非遗展示中心漂漂亮亮地展现在了大家眼前。一年多以来,志愿者团队在此举办了非遗摄影展、专题讲座、周末戏曲小舞台、少儿非遗冬令营、传承人技艺和展品展示、组织灾区募捐以及传承人技艺比赛等活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北京、天津等地的非遗工作者也赶来参观学习,包括文化部领导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曾到这里指导工作。

      志愿者团队还经常组织传承人“走出去”参展交流。例如,2015年11月,廊坊市和北京市海淀区在北京工美大厦联合举办一次非遗展览,设计工作全部由志愿者高爽和张俊英负责。她们白天忙完自己的工作后,晚上全身心扑在展览的设计上,事无巨细,从大展厅的布置到送给嘉宾的小礼物,都是她们每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赶出来的。邵荣伟等人则天天驱车来到现场,和传承人商讨展览事宜。整个展览从酝酿创意到实现布展,只花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此外,为了让廊坊的非遗项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廊坊市文化部门和志愿者团队协助传承人参加了美国洛杉矶和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举办的展览,而这对于多为农民的非遗传承人来说是不敢想象的。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团委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